或者戴着口罩,低着头,尽量把自己的面部隐藏起来,在同行人的协助下,拨开围观的人群,迅速跳上等候在门口的商务车上。
或者阔步走到门口,大方地与场外等候的人们挥手,并露出灿烂的笑容。
【资料图】
或者疾步狂奔,头也不回的匆匆离去,留下已经连续几天蹲守在此的人,望其背影而兴叹。
你以为这是娱记、粉丝在“堵”明星?
错!
这是一群或对上市公司捻熟于心,或对产业政策了然于胸,或对宏观经济有独到解读的财经类媒体记者们,在一年一度的国家医保局“药价谈判”现场,履行作为行业记录者,追问、记录、在现场的职业使命。
每一年药价谈判那几天,相当于京圈关注医药健康条线记者们的大聚会。大官媒,有“入场券”,带着三脚架、摄像机和门外“蹲守”同行们的艳羡目光,三三两两陆续进场;但更多的同行们则是散落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的出入口,尽己所能地从各类庞杂、微妙的信息里,挑选那些符合传播要求的,记录在手机里,或者脑子里。
“冷”可能是今年谈判现场外大家最直观的身体感受。
气温很冷。 2021年国谈时,现场酒店的室内环境温度至少在18℃以上,而今年的国谈进行时,人大会议中心大门外早晚的气温零度以下,白天最高温度也只有8℃;2021年尚能在酒店走廊、内场门口还有软座椅子,在走廊的另一头有记者找到了可以充当桌子的大理石台,而今年大部分人选择站了一天,实在累了只能坐在人行道的隔离墩或者花坛边上。
现场能获取的信息也很“冷”。 相比于2021年,今年企业的口风明显更严。候场的企业代表不再跟媒体有交流,离开时的速度也有明显加快,面对媒体的围追堵截,鲜有企业愿意透露几个模棱两可的词语,只有一两家主动透露自家企业名称。
“热”可能是今年“蹲守”在现场所有同行们的心理感受。
3天半的谈判结束,持续热议3天的辉瑞P药最终结果在医保局官方披露后,终于有了定论。但对这一过程和结果的讨论并没有结束: P药到底是7号还是8号进行的谈判?是政府事务负责人带队还是业务条线负责人带队?P药到底报了多少价?医保局的底价是什么?连夜发布的新冠治疗药物价格形成机制扮演什么角色?接下来要获批的本土新冠治疗药物,与P药相比,临床效果到底如何?当然还有所有人都在关注的,P药什么时候能充足供货?P药“黑市”里,那些“谋取”暴利的“囤药人”从什么渠道搞到的“药”?
对细节的苛求和真相的探知,融在每位媒体人基因里。记录者的使命,就是追问、记录、在现场,将多彩、多元的真相及时的传递给需要的读者。就像科学家对自己研究成果的执念,记者用文字给世界力量,会因为一个精准达意的描述而内心雀跃,科学家用分子创造药物,会为了任何一个实验结果突破而辗转反侧。
今年,亲历现场的50多位记录者们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给社会带来超过百篇的现场报道,我们相信,我们写下的每一个字,都代表了我们对这份职业的敬畏。我们传递的每一个信息,都希望所有人离真相更进一步。
若2023年医保谈判按照既有节奏,我们仍然会在今年底的“药价谈判”现场,继续为公众,为产业界记录、传播届时的谈判现场。